满庭芳·白玉楼高注释
-
白玉楼高,广寒宫阙,暮云如幛褰开。银河一派,流出碧天来。无数星躔玉李,冰轮动、光满楼台。登临处,全胜瀛海,弱水浸蓬莱。
云鬟,香雾湿,月娥韵涯,云冻江梅。况餐花饮露,莫惜裴徊。坐看人间如掌,山河影、倒入琼杯。归来晚,笛声吹彻,九万里尘埃。
词人是在历史上美妙神话的五色光圈中,幻然羽化,飘飘升天,开始他的游仙历程的:茫茫夜空中,清风托举着词人愈升愈高,飘渺云气掩映着的高耸的宫殿愈来愈近,晶亮透明的白玉楼、洁白清凉的广寒宫相继扑入眼帘。词人收住脚步踱入月宫,拉开如沉重帷幕般的浓厚暮云,欲一览天上奇景。
上片“白玉楼”,相传天帝居所。“广寒宫”,月宫。关于广寒官说法很多。从下文登楼台观看“冰轮(月亮)动”句看,词取此意,特指养月之宫。词中顺序“楼”前“宫”后,是以词人视线移动表示其步履经行先后,过白玉楼而后至广寒宫。从欣赏角度看:白玉楼不宜坐实,它代表词人擦身而过的天庭千千万万座宫殿;广寒宫宜突出,它是词人寻觅并入内漫游的宫殿。“高”字承前冒后,是白玉楼与广寒宫共同的形容词。“暮”字点明时间,逗引出下文的银河、群星、月轮。清真词用笔经济缜密,是一大特点,当细心体会。云幕“唰”地拉开,眼前一亮,广表天幕的壮丽景象展现楼台外:波涛的一派银河,滔滔不绝地“流出碧天来”,无数个璀璨的星星如玉李,满天熠熠闪光,冰轮似的一轮明月在长天缓缓移动,顿时,万里清辉,晶莹耀眼的光辉洒满楼台、洒满台上惊愕忘神的词人一身,洒满月宫乃至天上人间。这是多么雄奇壮丽的景色!读词至此,只觉满纸银辉,目明心洁。把幻想中的天上景物,写得象图画一样鲜明,非有大力者不能到这一地步,词人的想象力,创造力都是惊人的。画面富于形象,既扣住了星月光辉清寒的特点,又加强了画面的亮度;配上银河,碧天之辉,极为有力地突出了“光满楼台”的艺术效果。画面讲究色彩搭配(天,碧色;河,银色;星月,白色)动静结合(碧天、群星为静态,银河、冰轮为动态),主次分明(广幅的碧天为大画布,一派银河,满天星斗作背景,簇拥出一轮转动着的巨人明月)。笔力劲绝,气势阔大,细细欣赏,很有余味不尽的审美情趣,这是一幅具有宇宙意识的球外星月图。面对此景,词人由衷地赞叹;登临月宫,景物绝佳,全胜过那瀛海之上弱水环绕的蓬莱仙境,上片以对比为结,挽进海中仙山,意蕴空灵,神思荡漾开去。
下片又从观景宕开出去,幻化出一位月娥,词显得有变化而跌宕多姿。“月娥”,指月神嫦娥。嫦娥亭亭玉立,被夜雾沾湿的云鬓高高挽起,那风姿神韵,潇洒脱俗,不同凡响,如云冻江梅,高洁淡雅。细绎词意,此乃词人月中相遇者,此三句,从字面看,是离,写词入不意插入嫦娥,观景物忽描画人物;但从旨意看,是粘,上片血脉暗中乃贯穿不断。正合“长调转换处,不欲全脱,不欲明粘”之妙。接下,行笔又收回于词人身上,以“况”字领起,写在月宫作客:不仅巧遇嫦娥,与仙人为友、还吃花瓣、饮露水。词人留连徘徊,乐不思返。“况”与“莫惜”,自正反两面强调其欢悦之情。“莫惜”,不要吝惜,换语之,即“不妨”之意。寂寞嫦娥也殷勤留客,摆座设宴,频频劝洒。词人饮宴间,俯视遥远的人间,只有手掌般大;举杯欲饮,山河影映入琼杯中。“山河影”,宋人指月中阴影。“坐看人间如掌,山河影倒入琼杯”二句,语势夸张,想象奇特,语言却浅明如话,乃词中警策。语含仙气,似乎词人真的飞入月宫,高远地悬坐于渺小的尘寰之上。出神入化,非所思夷,最后写从天上下来:“归来晚,笛声吹彻,九万里尖埃。”“晚”,指宴饮归来时,不觉东方渐明。词人披着晨曦,乘风徐徐飘降地面,悠扬的笛声伴随他穿越九万里尘埃而下。是词人横笛抒情呢,还是仙娥吹策送客,抑或天上地下齐素共鸣?潇洒仙风,清雅欲绝。曲终人不见,唯有袅袅的笛声还在天地回荡。恍惚迷离,读来竟有一种莫明的惆怅。结煞余味至浓。
此篇是浪漫主义杰出作品,想象丰富而奇特,句中多变化,但句句不离漫游月宫,上片写景物,下片写人事,用铺叙手法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