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首诗中,其一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、缅怀之情,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忧苦之情
俞陛云在《诗境浅说》中说:“唐人五律,多高华雄厚之作,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,如仙人乘莲叶轻舟,凌波而下也。”他以“清微婉约”四字标举《楚江怀古三首》第一首诗的艺术风格,确实别具只眼。
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,江上晚雾初生,楚山夕阳西下,露气迷茫,寒意侵人。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,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。斯时斯地,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,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。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”(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),“船容与而不进兮,淹回水而凝滞”(《涉江》),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,对景怀人,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。“猿啼洞庭树,人在木兰舟”,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,一句写听觉,一句写视觉;一句写物,一句写己;上句静中有动,下句动中有静。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,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,气象清远,婉而不露,让人思而得之。黄昏已尽,夜幕降临,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,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。“广泽生明月,苍山夹乱流”二句,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,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。同是用五律写明月,张九龄的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(《望月怀远》),李白的“梦绕城边月,心飞故国楼”(《太原早秋》),杜甫的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”(《旅夜书怀》),都是所谓“高华雄厚”之作。而马戴此联的风调却有明显的不同,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,是山水分设的写景。但“一切景语,皆情语也”(田同之《西圃词说》),“广泽生明月”的阔大和静谧,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;“苍山夹乱流”的迷茫与纷扰,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。夜已深沉,诗人尚未归去,俯仰于天地之间,沉浮于湘波之上,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《九歌》中的“云中君”。“屈宋魂冥寞,江山思寂寥”(《楚江怀古三首》之三),云神无由得见,屈子也邈矣难寻,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。“云中君不见,竟夕自悲秋”,点明题目中的“怀古”,而且以“竟夕”与“悲秋”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,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,让人寻绎不尽。
从这首诗可以看到,清微婉约的风格,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,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,深微而不粗放,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,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。马戴的这首诗,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。
参考资料:
1、李元洛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1256-1257
lù
露
qì
气
hán
寒
guāng
光
jí
集
,
,
wēi
微
yáng
阳
xià
下
chǔ
楚
qiū
丘
。
。
yuán
猿
tí
啼
dòng
洞
tíng
庭
shù
树
,
,
rén
人
zài
在
mù
木
lán
兰
zhōu
舟
。
。
s
s
p
p
a
a
n
n
s
s
t
t
y
y
l
l
e
e
=
=
"
"
c
c
o
o
l
l
o
o
r
r
:
:
#
#
7
7
6
6
6
6
2
2
1
1
c
c
;
;
"
"
>
>
/
/
s
s
p
p
a
a
n
n
>
>
guǎng
广
zé
泽
shēng
生
míng
明
yuè
月
,
,
cāng
苍
shān
山
jiá
夹
luàn
乱
liú
流
。
。
yún
云
zhōng
中
jūn
君
bù
不
jiàng
降
,
,
jìng
竟
xī
夕
zì
自
bēi
悲
qiū
秋
。
。
jīng
惊
niǎo
鸟
qù
去
wú
无
jì
际
,
,
hán
寒
qióng
蛩
míng
鸣
wǒ
我
bàng
傍
。
。
lú
芦
zhōu
洲
shēng
生
zǎo
早
wù
雾
,
,
lán
兰
shī
湿
xià
下
wēi
微
shuāng
霜
。
。
liè
列
xiǔ
宿
fèn
分
qióng
穷
yě
野
,
,
kōng
空
liú
流
zhù
注
dà
大
huāng
荒
。
。
kàn
看
shān
山
hòu
候
míng
明
yuè
月
,
,
liáo
聊
zì
自
zhěng
整
yún
云
zhuāng
装
。
。
yě
野
fēng
风
chuī
吹
huì
蕙
dài
带
,
,
zhòu
骤
yǔ
雨
dī
滴
lán
兰
ráo
桡
。
。
qū
屈
sòng
宋
hún
魂
míng
冥
mò
寞
,
,
jiāng
江
shān
山
sī
思
jì
寂
liáo
寥
。
。
yīn
阴
ní
霓
qīn
侵
wǎn
晚
jǐng
景
,
,
hǎi
海
shù
树
rù
入
huí
回
cháo
潮
。
。
yù
欲
shé
折
hán
寒
fāng
芳
jiàn
荐
,
,
míng
明
shén
神
jù
讵
kě
可
zhāo
招
。
。